第3583章双马饮泉_诡三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3583章双马饮泉

第(2/3)页

龙寺,也会有许县的妙竹林,再往前一些的雒阳学宫党锢之争,其实也可以看成是『公知』的表现形式。

『公知』闲不下来。

这也是封建王朝的一个弊端,既然王命不下乡,那么『下乡』又是什么呢?

宗教或许在封建王朝之中,就是比这些『公知』更好一些的东西。

『公知』太高高在上了,还是贴近地气的宗教更适合民众的需求,只不过同样要有前提,『接地气』……

鬼神,信仰,也是一种工具。

这不是说斐潜对于神灵的亵渎,而是在斐潜的认知里,鬼神应该是超维度的存在,就像是人对上了蝼蚁。

人,会在意蝼蚁在巢穴里面祭拜蚁王,抑或是相互敲击着触角,进行某项神秘的舞蹈来祭祀取悦人类这种神灵么?
显然不可能的。

偶尔有些动植物学者为了研究蝼蚁,然后故意一根探针捅死了原本又肥又大的蚁王,然后『钦点』了某个蚂蚁继任王位……

就可以说这个新蚂蚁王是继承了上天的旨意,成为了上天之子?约等于是这个蚂蚁宣称自己是那个动物学者的亲生儿子了!开始扬言说如果上天不改变,那么他就要改变上天了!
如果这个动物学者懂得了蚂蚁的语言,听到了这只新蚁王的宣告,又会做什么?
至于什么信仰之力,世间功德云云,说实在的,一个人会在意蝼蚁的信仰,或是从蝼蚁那边得来什么功德积累么?

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宗教和信仰,只是人类的自娱自乐。

那么,人类需要宗教么?

需要,但是也不需要。

小的时候考试之前没复习,没学好,便是在考试前一天,甚至是前一个小时向漫天神佛紧急求援,祈祷能够下发的卷子里面懂得的题目全都有,不懂的题目全蒙对!随后卷子下来,顿时一顿橘麻麦皮,然后表示漫天神佛都是狗屁!

长大以后,遇到很多让人心寒的缺德事,比如毒奶粉、苏丹红、塑化剂、地沟油、为什么扶等等,反正挺多事情都刷新了斐潜认知中的道德下限,总结起来就是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』,感觉为了钱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做得出来。坦白说那时候斐潜也并不怎么了解宗教,却非常直观地认为,之所以会『人性沦丧道德败坏』,都是因为缺乏宗教信仰,不知道什么是畏惧。没有了畏惧之心,也就自然什么缺德事都敢做。

直至到了汉代之后,斐潜不仅是亲身触及了黄巾之乱,也见到了在西凉兵蛮横残暴下的唯唯诺诺的民众,后来又遇到了左慈,并且开始深刻的去了解道教以及其他宗教,才发现华夏自古以来就没有『真正意义上的宗教』,有的只是原始信仰和精神寄托。

华夏古代的民间信仰是一锅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杂烩,糅合了天地崇拜、祖先崇拜、鬼神崇拜、圣人崇拜等,这玩意儿混合了儒释道三教以及更早的萨满巫术,具有地域性、分散性、自发性等特点,但是这种信仰,跟『真正意义上的宗教』相比,既没有创立者、教义、理论,也没有经典、系统化的组织、神职人员。

但不是说,宗教只要搞个组织出来,就能发展壮大。

宗教和宗教之间,无可避免地会有竞争关系;宗教和宗教本身,也有着巨大的本质区别。

斐潜觉得,一神教多少有些井底之蛙的感觉,而多神教如果控制不当,又会极大可能陷入相互指责,贬低,抑或是神职人员混乱叙述导致信徒更加混乱的局面……

所以,斐潜要发展五方上帝教,必须要先有定位。

简单来说,解决人在成长过程当中,必然会产生的『我是谁』的问题。

一神教,可以很明确的解决『我是谁』这个问题。

就像是皇帝宣称是天子一样。

通过解答这个问题,便是确定了阶级的地位,而且一群信仰同一个神的人之间能够建立起共同的身份认同,一来容易管理,能够由此建立起社会秩序;二来可以组团打怪,齐心协力办些大事……

所以斐潜在和左慈磋商的时候,废除了什么各路神灵,杂乱的混乱体系,直接提出了五方上帝论,东南西北中,以中方上帝为首,四方上帝为次的体系。类似一神论,但是又包容多神体系。

其实在宗教体系当中划分身份最凶残的,并不是背着木头架子的那位,而是古代的阿三教,种性决定了阿三在人世间的身份,而且更为可怕的不是所谓的低种姓,而是生在没有种姓的化外之地『蔑戾车』。所以阿三给一个化外之地的『蔑戾车』身体里灌输『神性』,无论男女,在他们的认知里面,这根本不是罪恶。

以至于后来诞生出来的佛教,一方面想要摆脱种姓制度的局限性,另一方面又找不到合适的锚点,至于在佛教当中产生了很多的矛盾,无法自圆其说,又是苦修,又是顿悟,又是自性,又是无我,几乎没有能直接用人话表达出来的标准答案,只好双手合什,佛曰不可说。

其次,宗教成为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 https://m.skjvvx.cc/a/26/26694/847148543.html

书客居阅读网址:m.skjvvx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